第141章 都是半路出家-《明末乞丐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后,下午增加了半个时辰的战阵配合演练。

    一万人,不比一千人,想要有效的指挥,不至于沦落成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,不是一般的困难。

    秦宇以前并非军事家。

    肚子里的那点军事常识,也就从电视剧和中学到的。

    加上这段日子从缴获的那些书籍中,挑了几本兵书恶补了一下。

    觉得自己应该算得上一位名将了,毕竟洪承畴卢象升他们,不也就看了几本兵书,打了几仗吗?

    这不,刚开始还信心满满,制定了详细的各种命令,配以令旗,号角,鼓声,唢呐等,予以传递,可现实却一次次的打脸。

    因为想让这帮大老粗,搞懂每种鼓声,号声,令旗代表的命令,没有三年五载,恐怕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所以是一再简化,从刚开始的几百种,削减到如今的几十种,现在看来,还得继续削减。

    如果洪承畴卢象升他们知道,秦宇弄出了几百种战场命令,十多种传令手段,估计也得竖起大拇指说一句:你牛!

    “今天就到这里吧,解散休息!”

    秦宇摆了摆手,感觉压力非常大,这才万把来人,就有些吃不消了,没有对讲机和高音喇叭的年代,当真不方便。

    上万人顿时一哄而散,而一旁看热闹的好汉们,也一个个勾肩搭背的笑着回营去吃饭。

    回到县衙书房,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,秦宇决定指挥手段,暂时就搞三种。

    敲锣打鼓吹号,用于指挥全军,至于指挥各营和更复杂的命令,则用传令兵来传达,营级以下,只能由统领和各级军官临阵发挥。

    号令共分为三类,及平时,行军和战场。

    铜锣和战鼓用于战场,号角一般用于平时和行军。

    锣声缓慢,全军保持队形缓缓撤退。

    锣声急促,全军撒丫狂奔,丢掉所有笨重的东西。

    擂鼓进军,鼓声缓慢,全军保持阵型缓缓推进,鼓声急促,全军冲杀。

    号声就比较复杂一些,比如停止前进,前进,全速前进,集合,紧急集合,列阵迎敌,解散休息,开饭,睡觉,起床,通通用号声来传达。

    毕竟号角声悠长,变化多端,听上几百上千遍,哪怕再笨的人也能分清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