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章 城市崛起-《草原特种兵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巴根台不好再多说什么了,起身敬礼:“是!殿下!”

    “对了,让蒙哥来见我吧,我们兄弟几个月不见了,我很想念他。”

    窝阔台汗10年(1238年)5月12日,大军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奇斯托波尔基地,这里才是西征大军真正的家。

    现在的奇斯托波尔,和早年那个保加尔郊外的小渔村早就不可同日而语,蒙古人的到来,使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这里,就是整个蒙古汗国西部的工业中心,整个伏尔加河-里海地区的贸易中心,更是蒙古内河舰队的母港。整个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10万人,是整个俄罗斯地区最大的城市,即使是数百年的古都基辅也不能和这里的繁荣相提并论。

    整个城市分为两大部分,东部是工业区,西部是商业区。东部,以奇斯托波尔海军造船厂,及其附属企业为中心形成了广阔的工业地带。现在的海军造船厂,拥有600吨级别的船台20座,800吨级别的船台10座,1200吨级别的船台3座。最新的海军主力舰巴特尔级正在紧张的试制之中,这是真正的铁龙骨风帆盖伦战舰。1200吨标排,双层甲板,拥有24门92野战炮的强大战舰。

    海军造p;海军造船厂附属企业包括钢铁厂,炼焦厂,木材加工厂,机械设备制造厂,玻璃加工厂,枪炮厂,火药厂,重型车辆厂,水泥厂,造纸厂,船舶设计院,矿产资源研究院和海军指挥学院。海军船厂及其附属企业占地600公顷,拥有职工8千余人。

    在海军造船厂外围,还有一些小型民用企业,榨油厂、粮食加工厂,酿酒厂,皮革厂,家具厂,瓷器厂,肉联厂,棉麻毛纺织厂,成衣厂、家具厂等等。一些生活配套设施也在工业区内兴起,职工学校、职工医院、职工家属院、公共浴室、饭店、酒肆、旅社、超级商场和小区生活超市也随之而起。整个工业区人口超过7万人,大部分人安居乐业,收入颇丰。

    西部商业区的核心,是拥有数百条商船泊位的商港和海关大楼。围绕着海关大楼南面,是巨大的交易市场和相关的配套设施,仓库、银行、商业仲裁法庭、货币兑换中心、保险公司、车马行、高级酒店、豪华餐馆、妓院等等。

    商业区中最引人注目的,是那些超级企业的总部大楼和外交机构。蒙古-不里阿耳联合企业,蒙古-哈马丹商贸集团,北俄罗斯商人联合会,热那亚共和国驻奇斯托波尔领事馆,威尼斯商业会馆,蒙古建工集团,尼西亚帝国驻蒙古办事处等等,各种风格的建筑林林总总,争奇斗艳,成为了城市的地标。

    在商业区的南郊,森林边缘是一些大学、研究所和实验室所在地,蒙古农牧学院、商业管理学院,金融学院、财经学院、医学院、机械学院、水力学院、法学院、冶金学院、数学研究所、光学研究所、航海研究所等等已经从海军指挥学院分离出来,就坐落在这里。而这个城市真正的统治者旭烈兀王子的办公室,就在商业管理管理学院中。他的别墅,就坐落在大学区外围,围绕着他的住所,形成了一个富豪云集的街区,来自世界各地的富商、军阀、高级教士、贵族封建主、部落酋长等等纷纷在旭烈兀王子附近购地置业,以便就近接触到蒙古高层。

    整个城区道路严整,干净卫生,安全祥和,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市政管理。比如道路清洁,警务系统,上下水管理、民政等等,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世界各地的百姓,已经是天堂一般了。

    当蒙古大军回到奇斯托波尔的时候,整个航道、泊位、码头和一部分街道一律戒严,即使是这样,仍然可以看到来自欧亚各地的商船把港口塞的满满的,码头上畜力的吊车像树林一般。为了不过于影响正常的商业交易,旭烈兀王子特意清理出了江心岛上的港口,供大军的船只装卸货物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