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 新的开始-《草原特种兵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民政署官员带领这些俄罗斯准工人来到达吉斯坦警察总局大楼,首先进行临时户籍登记。1年以来,大批人口涌入西蒙控制区,户籍部门的压力非常大。达吉斯坦作为整个西蒙重要的工业基地,更是人如潮涌。主要是阿拉哈、利斯金、奇尔克伊、钦察等部落的贫苦农民和牧羊人,也有远至高加索以南的格鲁吉亚、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穷苦人家,到这里碰运气寻找工作。这些人在防疫站隔离了30天,通过了身体和政治检查之后,才得到了在警察总局申报户口的机会。

    整个户籍申报大厅人满为患,队伍已经排到了大厅外面,巴拉科夫排了近2个小时的队列才轮到他们一家。

    带队的民政署官员告诉他们,想在达吉斯坦工作生活,必须要办理户籍手续,成为临时居民。否则就业、住房、社会保险、经商、办经商、办理银行账户等等将全无保证,连住宿没有户籍证明都困难。警察会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户籍证,没有这个东西就会被当做社会闲散人员拘押,甚至会被刑讯审问,以防混入间谍。这些没有户籍的黑户口,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矿山、采石场了。

    他们这批训练营出来的俄罗斯工人,刚开始只能办理临时户籍。只有在蒙古企业工作三年以上,或者缴纳个人所得税三年以上,才能正式入籍达吉斯坦,才能够享受各种社会福利,比如注册私营企业,子女就学,领取社会保险金等等。

    “请问,在工作单位一栏填写什么?”巴拉科夫忍不住问繁忙的希尔凡女办事员,和训导员汪古尔一样,女办事员也穿着统一整洁的黑色警察制服,戴大檐帽。

    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
    “亚历山大-巴拉科夫。”

    女办事员一边拿起带队民政署官员递交的一大叠文件查阅,一边大声抱怨着:“这些民政署的人太不负责任了,连工作安排都不通知学员,到了这里学员们都不知道工作单位!这算什么事儿啊!我们这里忙成这样,他们倒好,把人往这里一送就完事儿了。”

    终于,唠唠叨叨的女办事员查到了巴拉科夫的名字,说道:“嗯,巴拉科夫是吧,奇尔克伊制糖厂。”

    到下午3时,巴拉科夫的中队终于全部办完了户籍手续,带队民政署官员又带着他们来到达吉斯坦民政局登记。

    “你们现在是临时户籍,只能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和儿童教育基金。三年之后,你们工作履历良好,无犯罪记录,领取正式户籍证以后,才能够办理失业、养老和医疗保险,明白了么?”民政署官员一一向他们交待。

    等到全部手续办完,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,民政局大楼内依然灯火通明,大厅内至少还有数百人没有完成登记,挑灯夜战是免不了的了。从达吉斯坦工业区建立开始,这种加班没有一天停止过。

    晚上,巴拉科夫中队住宿在民政局职工招待所。招待所就在民政大楼后面的大院里,一排排三层小楼,这回巴拉科夫数清楚了,足有55幢!这无数的房间里,住的几乎都是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