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章 巴特尔级-《草原特种兵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巴特尔级标准排水量1200吨,在这个时代是巨无霸的存在。但是在18世纪海上巨兽大英帝国海军的标准来看,还不到三级战舰的吨位,勉强算的上战列舰。特拉法尔加海战时期,英国海军的主力舰大部分在1300吨左右。

    英国海军三级战列舰最小级别一般有两层炮甲板,64门火炮,定员500人左右。但是巴特尔级只有一层炮甲板,主战火炮只有24门。以西蒙古目前的冶金工业水平,其火炮威力是那个时代大英帝国的前膛加农炮无法比拟的,当然也轻便很多,火控系统也很先进,24门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三级战列舰,即使是18世纪的一级战列舰也不是巴特尔级的对手。可是为什么巴根台巴特尔要将战舰的标排设计的如此之大呢?

    一艘战舰,无论吨位多么大,对于使用要求都是不够的。在这个时代,即使是不考虑战舰的防御性,也要考虑火力、适航性和机动性,只有达到这些战术指标的平衡,才能算一艘性能优良的战舰。像几百年后瑞典的瓦萨号战列舰,片面强调火力,不大的吨位上堆积了64门舰炮,根本就不考虑战舰的适航性,出港即沉没的悲剧,巴根台可不会犯这种愚蠢的错误。

    之所以设计这么大的排水量,而火炮的数量却如此至少,主要考虑的就是腾出吨位,加强动力系统。巴特尔级是风帆动力战舰,靠海风和洋流运动。两幅高达40米的主横帆为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,前桅和后桅的三角帆,加上舰首的斜桅又为战舰提供了优良的机动性,在顺风和逆风条件下都可以灵活操控。

    巴特尔级战舰长77米,舰长-龙骨长-宽比值,达到了5:4:3,超过了盖伦船4:3:2,战舰修长优美,使其更加快速迅捷。在无辅助动力的情况下,顺风最大航速达到了7.5节。这个时代的帆桨战舰普遍最大航速4节,一般情况下以2-3节的航速爬行,巴特尔级的航速可以称的上是无以伦比的。

    但是,风毕竟是不可靠的动力,尤其是转弯动作的时候,后退动作更加不可能。在那个时代,没有洋流,海船基本就无法出海,只能等季风。一旦海上无风无流,战舰就只能趴窝。在风帆战舰的历史上,多次发生作战中无风,致使舰只无法发动进攻。这和巴根台追求绝对优势的设计思想是不相符的,所以,他把现代战舰的设计思想用到了巴特尔级上,这就是辅助动力:螺旋桨推进。

    巴根台不打算在真正的海军战舰上使用明轮,明轮吃水浅、效率低、在浪涌情况下很不可靠,适合于内河船只动力而不适合海上。但是在不使用阿基米德螺线的情况下,螺旋桨的效率还不如明轮。不仅如此,螺旋桨在木壳船上可怕的振动,在水线下的螺旋桨轴轴承磨损,桨轴密封,推力轴承等等,都是技术上的难题。

    不过巴根台麾下的技术团队现在可不是十几个人,七八条枪,西蒙古的科技团队包含了这个位面上几乎全世界所有的顶级科学家。西蒙古几乎掌控了西半球大半的资源,只要蒙古人想搞到的东西,总能搞到。有了这些条件,在巴根台前瞻性的指导下,这些问题终究是可以解决的。

    推进系统的问题总会解决,难的是推进动力,动力是一切机械设备的心脏。巴根台在益都曾经试制过小型蒸汽机,问题多多,益都的工业水平始终无法进入蒸汽时代。虽然现在西蒙古多个单位正在组成科研小组,研究蒸汽机问题,但是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,黑海舰队却等不得。无奈之下,巴根台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手段来解决:畜力。

    巴特尔级的辅助动力,采用双轴双桨驱动,这就是两个系统了。动力系统的心脏,是12头牛拖曳的巨大畜力轮机。这些庞大的动物力大无穷不假,可是也太占舱室和吨位了,巴特尔级的整个底舱,都是轮机舱室。说穿了,就是以牛代替桨手,只不过这套系统的效率高的多。不过底舱都是这东西,倒是省了压仓物了,战舰的稳定性很好,省了不少吨位,这就对战舰整体的适航性有益。
    第(1/3)页